常人隨緣即變,修行者隨緣不變。


佛陀有一次問他的弟子,人的壽命有多長時間。一個弟子回答到,三十年。不對,另一個回答五十年。也不對。還有其它的回答,佛陀說都不對,而說出了:人的壽命僅在呼吸間
       記得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典故自己也讓迷得暈頭轉向,明明經過了一些很長的時間,怎麼會僅僅在呼吸間呢?現在仿佛明白了一點,佛陀是想告訴我們要活在當下。我想這可能指的是過去由如虛雲,不可挽回,後悔也沒用;將來就是還沒有到來,也不可去執著,想像也不實。仿佛我理解了這樣的想法,可為什麼偏偏不能理解到現在心也不可得呢?原來現在也是不實的,因為現在瞬間就會成為過去,捉摸不到的。比如我們剛剛想到了一個現在的觀念,想到今天晚上回家應該吃些什麼,雖然想到了,但是這個觀念卻馬上閃了過去。因為立馬又被一個新的觀念原來今天老婆將飯做糊了,只有吃西北風了來替代了。光光是觀念可能說明不了說什麼,但細想一下,就算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仿佛也不存在一個現在的這樣的觀念。比如你與一個人面對面的聊天,你與他聊天的時候你能在現在注意到他此刻的表情,此刻的眼神,此刻的語氣。但是僅僅過了一秒鐘,這一秒鐘後他的表情,眼神,及語氣是不是又起了新的變化?而這一秒鐘後他的全新的表情,眼神,語氣卻已經替代了他那剛才的此刻的表情,此刻的眼神,此刻的語氣。即便是一秒鐘後的新的表情,眼神,語氣。也僅僅能存在一刻,因為他即將會被再後一秒的表情,眼神,語氣來代替。如果在這個時候,你再去回憶前一秒鐘的他,是不是有種感覺,前一秒鐘的他已經成了一個虛幻卻在你記憶裡有存在但是已經是過去了的他?換句話說,那個前一秒的他已經不存了。而此刻的他立馬又會讓後一秒鐘的他的眼神,表情,語氣來代替。所以現在的他也是不實的,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因此我開始有點明白了為什麼現在心也不可得。而且他身體內的細胞不斷的有著生滅相繼。因此不能說此時的他就是前一秒鐘的他,也不能說就是後一秒鐘的他。也就是無法體現出過去,現在,將來。不應該有著這樣的心。現在所執的一切人,事,物只是瞬間成為過去的一個虛擬的假像而已。不能執為不變。隨時隨刻都在變。這時就開始有點瞭解什麼叫做無我?原來是指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我。既然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我及恒常不變的人,事,物。所以就不應該生貪執
       日本高僧白隱禪師,道行高深,負有盛名。白隱居住的禪寺附近有戶人家的女孩懷孕了,女孩的母親大為憤怒,一定要她找出肇事者。因為女孩經常去寺院玩,情急之下,就說:是白隱的。女孩的母親跑到禪寺找到白隱,又哭又鬧,白隱明白了怎麼回事後,沒做任何辯解,只是淡然地對女孩和她母親道:是這樣的嗎?孩子生下後,女孩的母親又當著寺院所有僧人面送給白隱,要他撫養,白隱把嬰兒接過來,小心地抱到自己內室,安排人悉心餵養。也曾為孩子而挨家挨戶的化緣,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白眼及羞辱。 多年以後,女孩受不住良心的折磨,向外界道出了事情的真相,並親自到白隱的跟前贖罪,白隱面色平靜,仍是淡然地說了句:是這樣的嗎?”  就將孩子還給女孩。 一切都是那麼平靜,就象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後來女孩子皈依佛門,跟白隱禪師學禪。這樣的典故給我心靈的衝擊非同一般,所以映象非常深刻。好像讓自己真正明白了修佛的方法。生活中的體驗就是修行的工具。而我們僅僅就是因為聽了別人的一句批評心裡就受不了,而忙忙為自己辯護,深怕自己的形象受到破壞。這哪能叫修行,如果與白隱禪師相比,豈不感覺自己的羞愧!虛榮,嗔恨,妒忌等思想給了我們無比的毒害,就像一條鐵鍊緊緊將我們捆在六道的生死海之中萬劫不得出。根本原因就是太在於那個虛幻的了!
       達摩祖師在少林寺看見僧人們在閑目打坐,就拾一瓦片在桌子上磨來磨去,僧人們聞聲睜開眼問道:師父在作什麼?達摩就回答:磨瓦成鏡,他們笑道,磨瓦豈能成鏡?達摩然後又問他們:你們在做什麼?其中一人回答道:坐禪成佛。然後達摩就回答道,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這個公案讓我思索很久,打坐坐禪是對的啊。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又看到一本書上所說,真正的修行人應該是吃住坐臥皆是在參禪!一般的常人或大喜(比如:中獎,升官,得到自己想要的戀人,生了自己想要的兒子以及將別人戰勝或者辯勝。),或大悲(比如:破財,降職,失戀,失業及失去自己的朋友親人或者在比賽中輸掉)。有的得意忘形,有的痛苦萬分,有的報復打擊,這都是隨緣即變!末學記得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十年前,就是為了一個小小的面子,為了在女孩子面前有點虛榮心,想證明自己的性格或者說脾氣,將無意傷害了她的人痛駡一次。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卻給自己帶來了愚癡。接觸佛學後在生活中的各種經歷才開始慢慢悟出了這樣的一個道理。我們的心即是佛,是用心來作佛祖。如果只在打坐的時候將妄念消除,將自己的心趨於清靜。但是在社會中經歷各種好壞環境時卻又將自己的喜樂憤恨的心情無一保留的顯出來,那就只是在名相上作功夫。可以說沒有絲毫作用,得不到一點點的幫助。要在生活中保持一顆清靜無染的平常心,才能與道相符。也就在那個時候開始明白了小隱隱于林,大隱隱於市的真正含義。我們的內心仿佛每時每刻在觀察著自己的所言所行,我甚至感覺得到。記得有一次從山上騎自己車下很高的坡,為了快點趕回家,騎得很快,可不幸車輪輾到路上的一個石頭,車翻了,我狠狠的貼在地上還磨了兩米遠,衣服褲子均磨爛好大一個洞。手肘腳肘均磨掉很大一塊皮,鑽心的痛楚,流了很多的血。但是就是在那樣疼痛,那種鑽心的感覺下居然還體現到了一種固然不動,清清靜靜,沒有絲毫快樂與痛苦的一種無法言說的內心意識,仿佛這種意識在觀察著自己怎麼樣騎車,怎麼樣摔在地上的感覺,怎麼樣的疼痛。仿佛是一種不隨任何外緣的變化來改變絲豪的內心意識。那種感覺很奇特,即便是再大的痛苦仿佛這種意識也存在一樣。不會有任何改變。就像有時候起床時用手麻自己的臉,但是卻有種好似這個軀體不是自己的一般。在照鏡子的時候,我看到境中的自己仿佛是一個陌生人,是誰呢,是我嗎,我怎麼會是這個樣子?感覺自己一生要找的就是這個清靜,無垢的意識。
       更多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在啟發著我們的心靈,我們的心靈在觀察著自己的言行。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指的就是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著那顆不變的平常心,不受任何喜,悲境來影響自己的心靈,去除掉這些能夠影響到自己內心的那些好壞,才能得到我們真正想要的自我本性。所以作為修行者的我們,要淨化我們的心靈,就要儘量做到這樣的隨緣不變,千萬不要隨緣即變,因為這不是在修行,只是在度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son Tien 的頭像
    Jason Tien

    Tien Jason的部落格

    Jason 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