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福田:恩田、悲田、敬田;輕鬆致富,勞苦致富;有福不能享,享福不擁有

 

凶吉的變化


 


(一)有福而不能享


有的富人有錢財卻不能享受到快樂,終日為財物憂愁。這是因為他前世施捨時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或者因為別人勸他施捨,他才勉強施捨。或者因為施捨之後,又生後悔心。(見彌勒菩薩所問經)


 


(二)能享而沒主權——能受用財物,可是又苦無主權


有的人沒錢、房子,可是他有公家宿舍房子可以住。他雖然沒所有權,可是他照常可以享用,這是因為前世時他只知勸別人施捨財物,可是他自己卻不能施捨。或者因為他看到別人布施時,只加以歡喜讚歎,但自己不布施。


 


(三)勞苦才致富


有的人要很辛苦地工作才能致富,這是因為他前世布施時,讓受施的人千辛萬苦才得到施物。譬如:他救濟窮人,讓窮人跑了老遠的路途,辦了許多麻煩的手續,又等候了很久,才領到錢。


 


(四)輕鬆就得富


有的人命很好,財富得來全不費工夫。譬如,做生意很輕鬆就可以賺到錢,別人把遺產捐贈給他。這是因為他前世布施時,讓受施者很輕鬆而不費力的情形下得到施物。譬如,他親自送財物到高山上的孤兒院,使孤兒們很愉快地獲得那物品。


 


(五)先富而後貧 


有的人起先富有後貧窮。這是因為他前世因為別人的勸告才布施,可是因為不明白施捨的意義,布施以後心里後悔,變成吝​​嗇。(見業報差別經)


 


(六)先​​貧而後富 


有些人起初貧窮,後來越來越富有。這是因為他前世本來不歡喜施捨,因為別人的勸告他才施捨,可是布施以後他心裡很高興,慢慢也喜歡施捨財物了。


 


(七)貧而能施 


有些人雖貧窮可是喜歡布施,這是他前世雖然施捨,但沒有施給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所以產生的福報很少,稍微享用一下,福報就完了,所以今生才會貧窮,但因為過去習慣布施,所以今生雖然貧窮但仍喜歡施捨。


 


(八)富而不施


有些人今生很富有,可是他卻很吝嗇,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他過去世本來就不曾布施,偶而遇到 一兩 位良師益友的勸導,他暫時布施了這麼一次,而且還布施給智德兼備的人。雖然只布施了這麼一次,可是因為福田好,所以福報多,所以今生大富大貴,可是因為他過去世就不習慣布施,所以今生仍吝嗇成性,不喜歡布施。


 


(九)決定福報的因素決定福報的三大要素


 


施捨必然可以產生福報,可是福報的大小不是我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它受到下列三個要素的影響:


 


1、施捨的東西東西越難得越貴重,所產生的福越大。


 


施捨可分為施捨財物、施捨真理和解除恐懼煩惱等三種。其中以傳播真理的福最大。


 


布施金錢財物來生可以得富貴。


 


傳播真理來生可以得智慧。


 


解除眾生的困難恐懼、憂慮、緊張和煩惱,使他們得到平安和快樂,例如陪膽小的人走黑路,來生可以得到健康。


 


釣魚桿、農藥、殺蟲劑、刀槍、不清淨的東西或食物......不可以布施。(施則無功而有罪)。


 


2施捨時的心地心地越清淨則福大。布施希望同報則得福少。為了名利而施捨則福報小。布施時為人所知(陽德)得福小。布施時不為果報則福報大。


 


3接受施捨的對象對方的智慧、品德越好,則施捨的福報就越大。布施聖賢一錢,勝過布施凡夫千萬錢。所以佛經上把產生福報的人,叫做'福田'(意即能產生福報的田地)


 


阿毘曇甘露味經上說:布施畜生可​​受百世報,布施不善人受千世報,布施善人受萬世報,布施離惡欲的凡夫可以得千萬世報,布施得道的人可以得無數世報,布施佛則將來一定會成就無上智慧。


 


好的福田通常有三種:


 


1)恩田(對我們有恩的人,如父母師長)


 


2)悲田(使我們產生憐愍、心的人,如飢渴、窮人、病困的人。)救人危急,功德很大。


 


3)敬田(有智慧、有道德的聖賢,如得道的高僧等)


 


福報就是'財物''心地''對象'這三者的乘積。


 


一般人施捨講究'財物''對象',菩薩的施捨則不分對象,而特別講究'清淨心''平等心'。因為心不平等、不清淨就有煩惱。而且這三個因素中,心是我們可以做主的,只要心地無限清淨,福報就無量無邊了。而且在心地上下功夫對我們利益最大。'財物''對象'這兩個因素都是在身外,所以常不能自由發揮,譬如,我們的財物是有限的,施捨的對像也很難隨心所欲。所以大智度論上說:'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 經典上曾記載:有一次,舍利弗以一缽飯供養佛,佛立即以那缽飯布施給狗吃,而且問舍利弗說:'你布施飯給我,和我以飯布施狗,那一個人得到的福多?'舍利弗說:'佛布施飯給狗的福報多,因為佛的心清淨無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son Tien 的頭像
    Jason Tien

    Tien Jason的部落格

    Jason T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